互联网时代,To B企业出路在何方

2019-05-06 570

曾随着互联网的风口而迅速崛起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也正随着互联网“遇冷”而纷纷进入瓶颈期。现在,中国互联网To C巨头们早已不再照抄发达国家的模式,但B端业务仍旧在摸索中前进。2019年,中国互联网大变局,将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新变革。

从应对之策来看,电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加重线下店面布局以占取先机,继而呈现线下实体反哺电商之势,且抓住三四线城市最后的流量红利,并通过渠道下沉获取新用户;互联网企业开始布局受资本追捧的To B业务,以补足C端业务临近饱和、流量红利耗尽的现状。


业内人士分析,互联网陷入低潮期,但实体家的春天或将来临。全球数字化转型迎来创新和变革的机遇,企业在面对多元化业务、组织架构复杂化等状况下,其关键点则需注重创新理念与新技术的结合提供及时的解决方案,以更好的拥抱“数字化”。


互联网企业遇冷:流量红利“触达边界”

 
近两年,包括电商、网游、社交媒体、共享经济等皆成为创业浪潮中受关注最多的领域。但经历过“互联网泡沫”、“野蛮式生长”之后,有的企业仍炙手可热并逐渐规模化,有的企业却依旧摸不清方向至黯然离场。


其实,早在2015年,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脉搏的“流量红利”便开始逐渐消失。在谈到牵制传统电商神经的首要难点时,讨论最多的则是人口红利逐步消退、用户规模趋于饱和的问题。同时,随着商品愈加多元化,还需面对从业人员门槛降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放缓。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734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较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滑1.6百分点。


在领域排行前列的京东其电商业务增速也有明显放缓的趋势。根据财报显示,2017Q1至2018Q2连续六个季度,排除第二、四季度“11.11”与“6.18”的影响,京东GMV同比增速分别为41.8%、46.5%、32.3%、33.1%、30.4%、30.5%。根据易观数据显示,京东Q2市场份额为26.2%,较去年同期32.9%下跌6.7%。


网易在电商领域的成绩也不容乐观,在2017Q3至2018Q2连续四个季度中,净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75.2%、175%、101.%、75.2%。


然而,从目前整体状况来看,除了少数巨头企业得以安稳外,大部分电商处于亏损成行业普遍性问题,且其距离盈利的距离还尚不得知。


从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更加能看出“流量瓶颈”带来的影响,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了4%,第四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14%;今年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21%,跌破了1亿台至9100万台,创了2013年4季度以来的新低。并且从排名前十的手机供应商中看,有八家的出货量出现下滑,仅仅小米和华为保持了增长。


同样的,在社交方面,根据微博2018Q1财报显示,其月活、日活用户数虽然依然保持增长,但增速相比过去几个季度则有所收窄。


拥有大量用户基础的微信、QQ日活也在下滑,同时,根据极光大数据报告显示,从2017年第四季度,腾讯系的两大基础应用QQ、微信都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速下滑,QQ为-0.68%、微信增速为-0.52%。


而在阿里与腾讯最核心的竞争“支付”方面,面对行业增速连年放缓,第三方支付机构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易观分析,其经营重点要从传统的依靠大规模拓展用户数量赚取利润,逐步转变到根据行业特点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即做到由量到质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在共享经济领域新模式不断翻新的同时,那些标注着“跟风”、“烧钱”、“盲目扩张”等创业型企业皆逃脱不了被收购或倒闭的结局。


共享单车代表企业ofo和摩拜,前者陷入了欠款、裁员、海外业务关闭等困境,但却仍坚持独立发展的路径,能否度过2018年“寒冬”备受业内关注;而后者虽被收入美团旗下暂且安稳,但据美团更新的招股书显示,其2018年前四个月净亏损20亿的主因是收购摩拜和开展新业务所导致,可见,摩拜在未来能否赚钱还是未知。而占据份额较小的共享单车企业则陆续被曝倒闭。


当然,并非共享领域,包括文娱、生鲜电商、社交直播、互联网金融、本地生活等众多to c业务,纷纷遭遇发展缓慢的尴尬。


此外,对于中国科技企业面临的艰难处境,其也将眼光纷纷落在IPO,但进展情况却不如预期。根据彭博汇编的数据显示,在IPO的21家科技公司中,有三分之二的股价已经跌破发行价。


大华继显驻上海分析师Julia Pan称,这些中资公司正接近需从公开市场获得资金的阶段,许多公司将尽可能地抬高估值;正如你看到去年上市的公司股价下挫那样,如果业务无法提供支撑,它们的价值将会跌落。


巨头们的尝试:瞄准B端业务 

 
为了突破狭隘的互联网边界,目前在C端更多的关注度已转移至最后的流量红利,即三四五线城市人群,并通过渠道下沉获取新的用户。


根据国家统计局、天风证券研究所统计显示,目前三线城市的人口规模是一线城市的6倍左右,未来消费升级的核心群体必然出现在人口规模更大的三、四线城市。2015年,一线城市上海的常住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人口从一线城市向三四线家乡回流的现象已经出现。


据麦肯锡预测,未来十年间,中国城市家庭中,中产阶级及富裕阶层的占比将大幅提升,在2022年时将达到81%。其中,来自三四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将成为占比增速最快的群体。


阿里、京东、苏宁和国美皆加重在布局三四线城市。阿里京东则改造乡村地区“夫妻店”;苏宁和国美则将大卖场门店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苏宁还计划开千家苏宁易购店。


在共享单车领域,哈罗单车和永安行也是切入三四线城市得以生存,在共享经济进入平稳期的阶段,其月活跃用户数达500万人以下,且于去年12月完成D轮融资,一时被认为行业第三。


从“底层”杀出重围的拼多多、快手、趣头条的新势力,其对决BAT成为一种新的商业现象。有分析称,企业迅速崛起的原因在于资本加持,用户增长速度极快,且和现存的领域巨头用户重合度很低。


业内人士表示,拼多多平台假货横行、快手视频内容生活化和趣头条烧钱获客模式,其产品形态的价值有限,且“最后的流量”的增长在未来也将逐渐放缓。


然而,无论是电商平台、内容平台、社交平台等,国内的人口红利让C端市场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流量为王”刺激其快速发展,并压制了B端的资本投入与关注度,使两大市场差距拉大。


从受资本青睐的互联网独角兽企业来看,包括滴滴、小米、ofo等,在起初也都是从C皆用户切入。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曾表示,发现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远快于企业级服务的发展,所有做企业软件的公司加起来都不如做互联网公司产生的利润多。


但于近几年,流量红利即将殆尽的信号,唤醒了企业和投资人对未来发展的思考,继而被C端压制的B端开始有所缓解。


业内人士分析,在供给端,AI、大数据、物联网等“后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技术发展逐日成熟,进入商用阶段,且巨头空缺,为新入场的玩家、新兴技术的渗透创造了机会;在需求端,人口要素的变化催生出了迫切的市场需求。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了5倍,且C端市场出现了流量红利耗尽的势头。


除了抓住剩余的流量红利外,包括巨头企业很早便开始于C端为基础向B端市场转型,在BAT中,阿里很早便开启“云”和“数据”战略掘金,目前阿里云业务占据了大部分的中国市场,其估值可观;百度调整方向将AI领域划为重点,并布局DuerOS语音开放平台、阿波罗自动驾驶系统。


近日,腾讯宣布对组织架构进行第三次优化调整,由原先七大事业群(BG)重组整合为的六大事业群。其中,三个事业群中的AI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微信AI和优图实验室将不整合。有分析称,本次大动作背后,也反映出腾讯将进一步加强2B业务的决心。


除了内部调整外,从去年开始,BAT的投资布局重心也一致转向B端,且涵盖诸多领域。据媒体统计,阿里投资数量排前三的细分赛道分别是企业服务(29%)、金融(11%)、电商(11%);腾讯则是文娱(27%)、硬件(11%)、企业服务(11%);百度是企业服务(26%)、文娱(16%)、汽车交通(13%)。


转型之路:押宝AI+


根据2017年12月麦肯锡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中国》(Digital China: Powering the economy to global competitiveness)报告显示,中国风投行业发展迅猛,投资总额从2011-1 3年的 120亿美元跃升至2014-16年的770亿美元。在全球风险投资总值的占比也相应从6%提升到了19%。


与此同时,大部分风投资本流向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等数字企业。中国对某些关键数字技术的风投规模位居世界前三,投资范围包括虚拟现实、自动驾驶汽车、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和人工智能。


这意味着,企业如何更好的拥抱数字化成重点,而数字化也将重新定义各个行业的发展变化,并且将大幅提升行业生产力。据报告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各个行业的数字化水平相比美国仍有较大差距,但这一差距正在飞速缩小。到2030年,三大数字化推动力(去中介化、分散化和非物质化)或可转变(与创造)10-45%的行业总收入。


从国内科技巨头在智能领域的布局来看,百度早在2013建立专注于深度学习研究院,且搭建了AI大脑,并融入到其产品线中,如工业制造、智能生活、无人驾驶等领域;阿里在云计算方面则是国内领头羊,在其今年的云栖大会上也阐述阿里云IoT大战略,即开启物联网业务。


腾讯布局人工智能较晚,其内部于近几年组建的三支人工智能团队AI Lab、优图实验室、微信AI团队的各自能力不同:AI Lab主要产学结合培养AI人才,并将AI技术落地;优图实验室和微信AI团队,主要是从业务衍生出的AI需求。


传统互联网巨头纷纷押宝AI通用平台,然而,AI通用平台过去多年都是产业攻坚难题。不止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脱离应用场景的AI通用平台实际并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


而关于“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智能制造”等热点人工智能的词汇也频繁出现在国内各个企业集团战略发布会上,不仅如此,国外的谷歌、亚马逊、软银等也都将战略倾斜。


互联网巨头们正确与否还有待验证,而另一种曾经被边缘化的,以传统制造为核心能力、积极拥抱数字AI和多元化发展,以及软硬一体的思路则颇受业界关注。


以联想为例,虽然联想曾错失互联网先机,但在智能转型方面其很早便体现出决心。


此前,联想宣布的“三波战略”也在稳步推行中:第一波PC,为联想提供稳定现金流的PC业务;第二波数据中心业务和移动业务,其将未来业务增长重点落此;第三波是人工智能,“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战略。


在谈及数据中心的意义时,杨庆元表示,此前,2014年联想并购IBM的x86服务器后,业务一度下滑,直至近期才有明显的上扬。因在IBM时代,服务器、存储、网络主要是销售给企业的传统IT,并购的业务也只适应该部分客户群体。


但是由于云计算的兴起,该市场快速从传统的IT向云计算、互联网公司倾斜,已占服务器市场和数据中心市场接近40%比例。联想没有建立起针对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结构,随着市场下滑业绩向下是不可避免的。


面对该市场广阔的前景。近期,联想与美国数据存储公司NetApp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还宣布将在中国筹建一家合资公司,并计划于2019年春季投入运营。该合资公司将致力于交付符合本地需求的定制化存储产品和数据管理解决方案,满足中国市场和云生态系统的独特要求。


在如何推动“智能+”向各行各业普方面,联想正打造SIoT智能物联网设备和平台,将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智能设备,包括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PC、手机、智能家电,以及智能音响等新型的智能终端设备,同时,联想跨界联合百余家企业共同成立了联想SIoT开放合作平台。


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2010到2017年5月期间, “人工智能+垂直细分领域”的商业化项目吸引投资能力不断提升,商用人工智能正在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业内人士表示,而随着智能化变革方案在垂直行业逐渐落地,“智能+”业务将为企业业绩提升带来实际成效。